• 周三. 6 月 5th, 202410:47:34

    试论老子的治国理政思想

    摘 要:老子的治国理政思想正不断地被社会所验证,给人以启迪。“道法自然”,启发我们尊重自然规律,避免强作妄为。“无为而治”的思想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内容涵盖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等方方面面。本文是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来试论老子的思想,从何为无为,为何无为以及如何无为这一逻辑线索来分析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事实上,老子的这一宝贵的思想在当前仍可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它所蕴涵的人本理念对我国当前的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治国理政; 老子作为中国道家学派之创始人,他不但是一名静观沉思自然与人生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更是一位精于治国之道的家:如何更好地治理社会,将其变成至善的人间乐园。在其留下的传世名著《老子》一书中饱涵了丰富而又深邃的治国理政的思想。在治国问题上,他认为,要想使天下达到至善,必须做到“无为”、“不治”。如果真正做到了“无为”,就会无所不为;如果做到了不治,就会达到无所不治,这些思想不断地被现代社会现实所验证,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 一、老子的治国理政思想:无为而治乃大治 “无为”之治是老子治国理政思想的集中体现。“‘无为’是老子的基本主张,‘无为而治’是‘无为’主张在治国方面的应用。”无为方能大有为。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离开了这个“道”,则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则事半功倍。“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老子指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就是说,统治者如果能做到“无为”,那就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治理天下国家,要经常保持清静无为的态度。如果政举紊乱,就不足以治理天下了。 由此,老子提出了四种统治的方式,“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认为,最高明的统治者,施政以不扰民为先,因此民众只知道有这个人而不知道有他的功绩。值得注意的是,老子主张的“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不主观强制而为,就是按照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而为。老子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万物皆有道,治国也有道,“爱民治国”、“以正治国”、“其政闷闷”、“治人、事天莫如啬”等,实则为领导者提供一套如何治理国家、社会、天下的基本法则,这套法则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无为”走向“无不为”的境界。这一主旨的集中交代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告诉现实中的统治者们,研究学问能使知识不断增长,而研究事物的规律法则则能使主观妄为的因素不断减少,这种因素减之又减,才能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清静无为反而能够成就一切事情,违背规律的主观妄为则无法治理天下。治国之道要经常地在实践中观察、研究、思考国家的发展规律,这样做才能悟到治国之道。按照国家的发展规律治国就能无不治。 二、老子的理念: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意思是说: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老子说的“圣人”是指符合“道”的统治者,要做一个“圣人”。基本的判断标准就是不能有自己的意志,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要有百姓的意志,不能有“我执”。这就要求统治者不能从自我意志出发去决定好恶、判断是非,也不能以自我意志去限定百姓意志。而要反过来,以百姓意志为主去决定自己的意志,这就叫顺应自然、符合大道。这样,统治者与百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才能打破,距离才能消除,从而达到天人合一。老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纯真的,人类的种种丑恶行为应当是不合理、不完善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因此,老子坚持去伪存真,保留人性善美而契合自然之道,摒弃所有能引起人的贪欲的东西。他认为,理想的社会是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丢弃私欲、顺应,达到无为之治、无失无败的境界。同时,治国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革的依据就是“百姓之心”。这就要求统治者时刻体察民情,坚持做到“以百姓之心为心”,政策才能始终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以百姓之心为心”,是老子发自肺腑的正义的呼唤,蕴涵的是法治思想。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人在位,应该收敛自己的主观成见与意欲,使人心思化归浑朴,百姓都将目光投注于他们的耳目,圣人应该像孩童般来看待百姓,这是身为国家领导应有的胸襟。这正是“无为”之要,老子对统治者的要求是无私无欲,并且要时刻保持着这种状态,即所谓“为无为”、“欲不欲”,以追求“无为”为自己的“有为”,以追求“不欲”为自己的。这其实就是人效法道,或者说是与道同体,即“德”的伟大之处。不支配、不干涉而顺应万物的自然,所以能够得到万物的尊敬。因而“无为而治”的精髓还在于,统治者辅助人民,给予而不索取,绝不骚扰百姓,要赋予社会生活充足的生机和活力,并且充分信赖其自我调节的能力。此外,无为的目的是为治世,“无为而治”所要达到的理想的效果被老子誉为“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世代,是人民只是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而不知道他在作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国者应注重百姓的所思所想,而收敛自己的私欲,这样才可长久,这是合于道德的极高的统治技巧。因此,“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是“无为而治”思想的合理内核。 三、老子治国理政思想的现代思辨 老子治国理政思想自诞生以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年前的社会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那么两千多年前的老子的治国理政思想是否对现代社会仍有指导意义?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要用辨证的方法吸收老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行政管理领域正进行体制改革,要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治理之道,必须很好的借鉴我国古代传统行政思想。